四年前,Lucy带着刚上初一的儿子从上海移居新加坡时贝盈网,心里装着一个清晰的目标:借新加坡国际学校的优势,冲一把英美Top30。
那时她算过一笔账:新加坡头部国际学校IB均分常年比全球高出不少分,牛剑录取率更是比中国学生高出一倍多。这块“黄金跳板”,怎么看都稳赚不赔。
可今年儿子升11年级,要定IB选课名单时,她却慌了。
她找的本地顾问建议孩子选的课程,跟孩子目标院校的专业根本不匹配。
“新加坡本地孩子大多数冲英国名校,懂美本申请的顾问又少,眼睁睁看着孩子的选课窗口期过去,我整夜睡不着。”
和Lucy一样焦虑的,还大有人在。这些不是个例。
这个月我们专程去新加坡调研,和20多位国际学校父母深聊后发现:那些资产千万甚至更多(A8/A9)的精英家庭,当初带着跳板的期待迁来,如今却集体卡住了:选课踩坑、申请无方向、孩子找不到自我。
不少妈妈告诉我们,和同分数的美高学生比,孩子活动列表里全是新加坡本地公益,内容单一,缺少招生官看重的跨文化项目;和内地学生比,娃又没有奥赛奖牌、科研论文这类硬核背书。
孩子像“夹在中间的人”,优势没突出,劣势全暴露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孩子的身份迷茫。中文说得流利,却不了解国内的流行文化;和本地同学聊天,却又总觉得自己是外人。
而这些痛点,恰恰是新加坡本地资源跟不上的真空区。
我们听到的真实困惑
在新加坡国际学校的家长圈里,有几个问题几乎是集体焦虑。我们把这些真实反馈整理出来时,发现每一个都指向新加坡求学娃独有的困境。
· 新加坡本地顾问更懂英国申请,有孩子听了顾问建议,选了AP微积分,结果学校没对应的课程,只能纯靠自学,最后考了3分,反而影响申请。
· 想找新加坡学生的成功案例,难如登天。新加坡本地顾问讲的牛剑经验主要针对本土学生,孩子既读IB又受新加坡文化影响,到底该怎么做参考?
· 孩子想多国联申,既申英国G5,又申美国藤校,还想保底新加坡国立。可A-Level和IB的准备节奏不一样,文书侧重点也不同,怎么兼顾?
· AI这么火,孩子现在读10年级,要不要从高中开始规划职业?留在新加坡工作,还是去英美,或者回国?没人能给我们一个结合孩子在新加坡读书的方案。
这些困惑,不是泛泛的留学焦虑,而是只有在新加坡国际学校待过的家庭才懂的痛点。
也正因为听到了这些声音,我们下定决心:要把真正懂新加坡、懂英美申请的资源,带到家长们面前。
9月27日新加坡留学盛典:
16家头部机构+1场圆桌
把这些焦虑一一拆解开
2025年9月27日 13:00-18:00
我们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邵氏基金会校友楼 2 楼礼堂
举办「2025 EduKnow 英美留学盛典 · 新加坡站」。
演讲、圆桌、展览三大形式结合,海内外大咖云集,带你一次性破解新加坡爬藤、冲牛剑的所有困惑。
先来看看这场盛典的硬核配置:14位嘉宾+6家机构圆桌对谈+16家头部机构资源展,从基础选课到艺术爬藤,从案例参考到职业规划,每一步都给你可落地的方法。
1. 选课、标化和竞赛:从基础关避开新加坡申请坑
IB/AP 选哪些课能适配英美专业?SAT怎么提分才高效?新加坡本地有哪些竞赛能为申请加分?这三家机构会帮你把基础关打牢:
· Ellen(新加坡 SMART 奥赛):分享「跨学科 SMART 奥赛新挑战」
新加坡本地竞赛资源少?这家机构会告诉你,如何利用SMART奥赛的跨学科优势,打造竞赛亮点,尤其适合想冲牛剑理科专业的孩子。
· 小马识途:直击「新加坡学生的GPA管理与挑战,如何把好申请第一关?」
针对新加坡 IB/AP/A-Level 体系,拆解选课避坑指南,如何平衡高分和专业适配,避免出现 “分高却不符合院校要求” 的尴尬。
· 耕读教育:带来「少啰嗦:请查收SAT1550 + 的有效且有效率的办法!」贝盈网
针对新加坡学生 “英语底子好但逻辑思维需强化” 的特点,教你用A-Level 衔接SAT阅读,利用新加坡学校的短假期做集中突破,让提分更高效。
2.申请核心:不管是普申、艺术爬藤,都有新加坡专属路径
申请时最慌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该走哪条路。非竞赛生怎么冲名校?理科生没大奖还有机会吗?艺术生如何对接英美顶尖院校?这几家机构覆盖所有申请类型,还将带来新加坡案例支撑:
· Elite 精英教育:拆解「从新加坡到牛剑藤校:全球顶尖名校的通关密码」
对比新加坡学生与美高、内地学生的申请优劣势:比如新加坡孩子的双语能力和国际化经历,该如何在文书中突出?如何规避缺少本土活动背书的短板?
· Crimson:带来「2025 新加坡华人学生藤校牛剑录取案例分享:如何讲好双线故事」
全是今年最新的新加坡国际学校案例,尤其是A-Level 学生怎么兼顾英国G5申请和美国藤校面试,避免顾此失彼。
· 星屿教育:用「1000+申请案例,解密坡党牛剑G5突围路径」
不空谈理论,而是告诉你:新加坡学生申牛剑,哪些专业录取率更高?如何利用新加坡本地资源弥补差距?
· 凭远教育:聚焦「非竞赛生冲刺美国名校 —— 之化繁为简」
很多新加坡家庭担心孩子没竞赛奖就申不了名校,这家机构会用案例证明:非竞赛生可以通过深耕新加坡本地兴趣项目打造独特性。
· 唯尚留学:解答「佛系娃深耕兴趣,自鸡娃长线规划 —— 藤校选手通关秘诀是什么?」
不管是“佛系娃”还是“自鸡娃”,都能找到适配方案:佛系娃如何把小众兴趣转化为申请亮点?自鸡娃如何平衡节奏,避免过度内卷?
哈斯教育:分享「哈耶普斯麻的自定义之路 —— 以 “慢养育” 心态,成就 “快车道” 录取」
不推崇极致内卷,而是教新加坡家庭如何在“慢养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 能力反而更受哈耶普斯麻认可。
· 圣达斐:针对「理科生,没大奖,如何爬藤?」
理科生没奥赛奖不用慌,这家机构会教你:如何利用新加坡的理科实践资源(如本地实验室实习、新加坡科技局项目)做背景提升。
· 兰火把:开辟「艺术爬藤专属路径,新加坡艺术生如何直通英美顶尖艺术院校」
针对新加坡艺术资源少的痛点,详解孩子的作品集如何结合本地元素打造差异化;如何兼顾 “艺术申请”和“IB/A-Level 课程”,避免文化课拖后腿。
3.身份认同,如何让孩子的新加坡背景从“困惑”变“加分项”
很多新加坡孩子卡在“身份认同”上,觉得自己两边不靠,但其实这恰恰是独特优势。这两家机构会教你如何把对成长的困惑转化为申请亮点:
· 寻教育:倡导「“去魅排名,回归成长”—— 美本申请中的真实与自洽」
不鼓励孩子“装成美国人或中国人”,而是教他们正视自己,真诚是最好的必杀技,这也正是英美名校看重的。
· Inspire 国际教育:指导「新加坡学子如何打造独特形象,撬动英美名校!」
具体到操作层面:如何在活动列表中体现 “新加坡特色”?如何让社区经历/本地科研让名校招生官印象深刻。
4.长线规划:从高中衔接职业,多国联申 + AI 时代不慌
申请不是终点,还要考虑孩子未来去哪工作。AI 冲击下如何规划职业?多国联申该怎么布局?这两家机构帮你做长线打算:
· WST Career:拆解「年薪百万的最强留学生如何从高中开始做学业和职业规划」
这家机构会告诉你:新加坡学生申英美本科,选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如何利用高中假期在新加坡做职业探索,为未来求职铺路。
· Apply7:分享「两代 MIT 的升学策略和工具」
带来 MIT 校友的“实战经验”,给新加坡学生一套可直接复用的“规划方法论”。
还有一场“重量级圆桌”:6家机构直面你的“个性化疑问”
盛典中,我们会邀请Crimson、寻教育、凭远、Elite、唯尚、哈斯的6位嘉宾坐在一起,针对新加坡家庭最关心的个性化问题现场解答。他们手上有大量学生申请案例,他们能懂你的特殊困境。
这场盛典汇聚多领域的顶尖嘉宾。
美国申请板块:
Crimson教育联合创始人、新加坡分公司创立者姜方洲以科技+大数据重塑国际教育;
10年+ Elite精英留学新加坡合伙负责人May Wu是牛剑摘藤引航者、常驻狮城的全球教育摆渡人;
HEC哈斯教育联合创始人倩倩老师满载成功案例,是“学生挚友”亦是“成长导师”;
Inspire! 国际教育总经理Gian C. Santos有哈佛8申8录的传奇履历;
凭远教育合伙人Diya作为美高爬藤掌灯人,是哈耶普斯麻大满贯导师;
圣达斐创始人覃秋语是美本STEM申请领军人;
唯尚留学联合创始人Wenwen像“留学策略设计师”,以大数据精准狙击名校;
寻教育创始人Oscar叶笑凡则是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留学“知心”人。
标化备考、国际课程与艺术爬藤
Hermenitt Interlochen中国招生代表Dr. Lin Gao是藤校大满贯博士导师;
深圳耕读教育创始人阿炳,虽没留过学、非英文专业,却是SAT大神;
小马识途创始人马晓菡有着20年国际课程一线教学经验。
英国申请
星屿国际教育创始人Howe吴昊作为“牛剑申请教父”,能提供专业指导。
新加坡竞赛
新加坡SMART智育协会会长陈钟教授是新加坡代表队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首席教练,经验深厚。
留学生求职
WST Career创始人Jerry孙居然曾任职摩根大通投行部,深耕留学生求职教育12年,专注15万美金年薪以上高薪岗位申请。
兴趣测试与AI升学
Apply7创始人潘鹏凯是AI升学服务的开拓者,为学生规划赋能。
除了“精准解决痛点”,这场活动还有三个“专属福利”,专门为到场家庭准备:
免费领取《2025中国留学家庭白皮书》。
16家头部机构“一对一咨询”:可以一次性对接所有需要的资源,不用再在新加坡本地找顾问碰运气。
同频家庭交流机会:现场会有很多和你一样的新加坡国际学校父母,你们可以聊聊教育路上共同困惑,甚至能找到同校同年级的战友。
9.27,我们在新加坡等你,一起把焦虑变成“清晰的规划”。
我们是谁?
留学全知道(EduKnow)从2017年就深耕国际教育领域的平台。随着越来越多家庭移居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等地,我们的视野也随之拓展。
如今,我们的全网粉丝已超过230万,其中「留学全知道」公众号专注英美留学方向,拥有18万国际化学校家长读者;视频号「EduKnow」更是聚集了95万关注国际教育的中产家长,累计播放量超1.3亿次。
除了2000+篇原创文章、4000+ 条原创短视频,内容涵盖美英申请趋势、国际课程干货、学霸分享等,我们还组织了300+场视频号直播、100+场线下活动。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与 400+ 海内外合作伙伴建立深度联系,能为家庭提供从择校、申请到求职的「全生态链」资源。
胜亿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